据《每日邮报》报道,多喝酒可以长寿,因为酒精可以让染色体中的端粒(Telomere)变长,科学家研究指出,人类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叫作端粒,是当细胞分裂时,用作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及防止变质,而端粒和细胞老化有明显关联。另外,葡萄酒健康,因为葡萄酒中含多酚,有抗氧化功能,对健康有帮助,适量饮用红酒,会对身体大有裨益。
我们生活在还原论的时代,每个跟踪研究的结果都要还原到基本的层面上来解释。所以,这个研究无疑会让研究者去探索葡萄酒中所含的抗氧化剂和白藜芦醇的益处,也会让人去探索葡萄酒对心血管的好处,因为喝葡萄酒,能够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而这一化学物质无疑有益于身体健康。
这些都是重要的说辞,可以抚慰我们这些饮酒者的心灵。然而,我担心在还原论的狂潮中,将意外的实验效应用生化知识来简单解释可能会让我们错过研究的真正意义。
我们来考虑一下饮酒的文化历史。豪饮寻欢的初目的是利用酒精的抗焦虑作用进行放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下班喝一杯”,可以八小时的精神疲劳并带来深层次的抚慰,使GABA受体上调,从而让大脑安静沉睡。就这样,白天的压力似乎消失了,我们可以在自我意识的反复折磨中得到暂时的间歇。长期持续的压力对我们真的很有害,因此一种能够有效中断压力的物质从医学层面来讲确实会有益处。
社交
饮用葡萄酒不仅仅可以帮助放松,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的饮酒在强调另一种也许更重要的作用——社交。早期,人们一学会发酵,就开始借助酵母边角料的效用举行大聚会,从巴比伦的丰收节到古希腊的酒神节,酒总是与聚会密不可分。原因很明显,酒精是令人愉悦的社会润滑剂,是人际焦虑的液体药。另外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这项新研究中,中度饮酒者比禁酒者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来自朋友的支持。他们同样也更可能结婚。
而这跟长寿又有什么关系呢?近几年,社会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开始研究长期孤独的影响,结果发现孤独十分危险。我们是社会化的灵长类动物,当我们的社会网络切断时,我们更可能以各种理由死去(尤其是心脏病)。目前,禁酒和社会隔离之间的关系只是猜想,但考虑到长期的群体饮酒史(我们聚在一起时基本上是在喝酒),似乎适度饮酒会让我们更容易建立起人际关系,而正是这种人际关系让我们得以生存。
当然,人际关系也有独特的化学原理,涉及到多巴胺、催产素、加压素等等。但我认为在急于解密这些物质性的分子时,我们忽视了重要的一课。也就是说,一些对健康有益的东西不是来自瓶子里的混合物,也不是来自软胶囊里的浓缩药品,而是来自他人,来自我们三两杯酒后的闲聊。
喝红酒长寿
还不信服?有例为证!长寿的CEO邵逸夫享年107岁,他的长寿秘诀也为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勤奋工作、笑口常开之外,其中重要的一个长寿秘诀是晚饭一碗“爵士汤”、餐后一杯葡萄酒。邵逸夫每顿晚饭一定要喝一碗“蜜瓜海螺煲老鸡汤”,该汤在香港又被称为“爵士汤”,非常有名。